欢迎访问保健联播网!

小药丸大风险:儿童用药安全指南

时间:2025-09-22 来源: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作者:佚名

  夜里,孩子突然高烧,您会毫不犹豫地打开家庭药箱,还是匆忙赶往医院?在这个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隐藏着儿童用药安全的重大课题。

  《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因为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约7000名儿童死亡。揭示了儿童用药不当导致的严重后果。而且,全球每年因错误用药导致健康损害的儿童中,有三分之二发生在家庭用药环节。给孩子用药前多一分谨慎,就多一分安全。

  一、现状审视,“凭经验给药”成为首要问题

  每个家庭都有家庭药箱,儿童出现感冒、咳嗽,家长就会凭经验给孩子吃成人镇咳药、退烧药,甚至直接给头孢类药物进行“消炎”,殊不知,这些都是错误的。

  咳嗽,属于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在未查明病因之前,直接用镇咳药物,极容易掩盖病情,甚至加重病情;

  头孢类药物的滥用就更加危害巨大。由于历史原因,人们把头孢称为消炎药,字面理解就是消炎去火,缓解咳嗽、发烧的症状。其实不然,头孢属于抗生素,消灭细菌的药物。只能通过消灭细菌,间接达到治疗咳嗽、发烧的效果。然而,生活中的大多数感冒发烧,都是病毒作祟,不关细菌的事,使用头孢,对病毒没有杀伤,反而造成了自然界细菌的耐药。

  二、剂量计算,不是简单“减半”这么简单

  儿童生理结构特殊,不是缩小的成人,他们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远低于成人,血脑屏障功能也不健全。因此儿童用药并不是简单的成人用药量减半。

  儿童用药剂量的精确计算至关重要。体重计算法(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和体表面积计算法(更为精确)是专业医疗人员的常用方法。

  对于家长而言,最安全的方式是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和医嘱。使用随药配备的专用量具,而非家用汤匙等不确定容器,避免剂量偏差。

  有些家长觉得“是药三分毒”,给药物时,便按照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再减半服用,或者自行降低服药频率,自认为降低了“中毒”风险,实则忽视了药物浓度维持药效这个药物理论,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三、常见陷阱,这些药儿童需慎用

  许多家长不知道的是,一些常见药物对儿童可能构成风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可能造成耳毒性和肾毒性;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可能影响软骨发育。

  大部分常见的感冒类西药和小部分的感冒类中药,都是复方制剂,里面含有多种针对不同症状的不同成分,里面大多都有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多种感冒药混用,或服药后因体温高,在服用退热药,就可能导致过量中毒。

  四、喂药技巧,方法不当反成伤害

  喂药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用药效果和安全。避免捏住孩子鼻子强行灌药,这可能导致药物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对于胶囊和片剂,不宜随意拆开或碾碎,这可能影响药物释放特性,增加副作用风险。确实需要时,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创造相对愉快的喂药体验也很重要:小婴儿可用滴管或喂药器,幼儿可适当解释鼓励,大孩子则培养他们自觉服药的意识。服药后不宜立即平卧,最好保持坐立或站立姿势20-30分钟。

  五、安全存储,防止儿童误食意外

  儿童药物中毒多为误服所致。色彩鲜艳的药片常被孩子误认为糖果,糖浆类制剂也因口感较好而容易被幼儿过量食用。

  家庭药箱应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或打开的高处,最好加锁保管。每次使用后立即收好,不要临时放在桌椅上。

  定期检查家庭药箱,清理过期药品。过期药物不仅可能失效,还可能因化学成分变化而产生毒副作用。清理时不应直接扔入垃圾桶,而应采取破坏性处理,防止儿童或他人捡拾。

  六、写在最后

  药品说明书上的每一个字都经过科学验证和血的教训。当您拿起药瓶时,手中握着的是孩子的健康未来。

  在医院儿科,专业人员会进行最后一道审核;在家庭药箱前,这道审核的责任落在每个家长肩上。建立正确的用药观念,就是为孩子构建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


原文链接:https://zyj.beijing.gov.cn/sy/whkp/202509/t20250922_42076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联播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联播网 bjlb.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监督电话:1761060945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