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健联播网!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为何总像过山车?

时间:2025-09-22 来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明明按时吃药了,怎么血糖又飙上去了?”

  “晚饭后还好好的,睡醒空腹血糖又高了!”

  “稍微多吃了一口,怎么血糖这么高?”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糖尿病患者会遇到这种血糖忽高忽低、起伏不定的现象,这种“过山车”般的血糖变化让患者感到困惑和沮丧。其实,这主要是由于体内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共同作用。

  一、血糖波动的原因

  1.胰岛功能的进行性衰退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关键的胰岛β细胞功能并非一夜丧失,而是呈现渐进性衰退。随着病程延长,残余的β细胞储备能力日益下降,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如同疲惫的工人勉力支撑,难以应对日常饮食带来的血糖冲击,更无法灵活应对饮食或运动状态变化带来的多变的挑战。1型糖尿病患者则因自身免疫攻击导致β细胞近乎完全凋亡,血糖调节完全依赖外源胰岛素,平衡更为脆弱。

  2.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出现显著降低,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效率大打折扣,导致胰岛素难以充分发挥降低血糖作用,引起血糖水平升高,并加剧血糖波动[1]。

  3.激素作用

  健康机体在血糖过低时,会精准启动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释放,帮助血糖回升,但在糖尿病,尤其是病程较长或频繁低血糖的患者中,这种“反调节”机制常变得迟钝或过度活跃,导致不能及时自我纠正或者矫枉过正,使得血糖波动不定。

  二、血糖波动的诱因

  1.饮食因素

  饮食是影响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高糖、高脂和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容易引发血糖波动,精米白面、甜点饮料等精制碳水消化快,升糖猛如虎。分量不准、加餐随意,血糖自然如坐火箭[3]。而只吃主食缺乏蛋白质、膳食纤维护航,血糖后劲不足,容易先高后低。

  2.运动影响

  运动是帮助糖尿病患者稳定血糖的重要手段,长期久坐则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血糖控制难度。然而,并非所有的运动形式都对血糖有相同的效果。快走、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而剧烈运动则可能通过应激反应短暂升高血糖,随后因能量消耗引发低血糖。空腹运动或餐后立即剧烈运动易诱发低血糖,以餐后1~2小时运动降糖效果最佳。

  3.药物因素

  剂量不当:药量(尤其是胰岛素和磺脲类、格列奈类胰岛素促泌剂)未随血糖监测结果、饮食变化、运动量、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是血糖失控的常见原因。剂量不足则高血糖,过量则低血糖。

  依从性问题:漏服、错服药物(如混淆饭前、饭中、饭后服用的不同药物),胰岛素注射时间错误(速效/短效胰岛素需餐前即刻注射,长效胰岛素需固定时间注射)、剂量不准、注射部位轮换不当导致吸收不稳定,都会直接引发血糖波动。

  4.应激与激素波动

  精神情绪压力:焦虑、紧张、愤怒等情绪会促使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升糖激素大量分泌,拮抗胰岛素作用,显著升高血糖。

  疾病与感染:感冒、发烧、炎症、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身体同样释放大量升糖激素,即使患者进食减少,血糖也可能顽固升高。

  睡眠障碍:睡眠不足(少于6小时)或睡眠质量差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并干扰食欲调节激素(如饥饿素、瘦素),升高血糖并增加进食欲望。

  三、如何稳定血糖

  1.合理饮食

  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物质。

  2.规律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快走、游泳、太极拳),保证频率(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和持续性[4]。运动前后监测血糖,根据活动量调整饮食或药物。避免空腹运动。

  3.用药安全

  严格遵医嘱用药,掌握药物正确用法(时间、剂量、注射技巧)。

  4.有效的血糖监测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监测方案(频率、时间点)。

  5.调整作息

  学习放松技巧(冥想、深呼吸),积极寻求心理支持,保证充足高质量睡眠。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涉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但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包括调整饮食习惯、合理安排运动计划以及科学使用药物,我们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的波动。(作者 宁国市中医院 储美丽)

  参考文献:

  [1]赵婵娟,林寿宁,刘妤,等.中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智慧健康,2025,11(04):23-25+29.

  [2]王秋兰.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20):100-102+106.

  [3]王润娇.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04):37-39.

  [4]郑天圣,佟雪巍,张伊桐,等.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2,42(05):814-817.

  


原文链接:https://wjw.ah.gov.cn/ztzl/jkkp/579840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联播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联播网 bjlb.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监督电话:1761060945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