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急救中心调度室的指令,瞬间打破了古城急救站的平静:“车祸!电动自行车事故,有患者急需救治!”急救车组一行五人,闻令而动,司机肖京海师傅立刻驾驶着急救车向事故现场疾驰而去。
抵达现场时,狼藉的景象触目惊心:电动自行车侧翻在地,一名年轻女性伤者蜷缩在一旁。医生崔艳、护士苏娜第一时间排查现场安全,随即投入精准的伤情评估。患者除头部血肿渗血、右肘活动受限疑骨折、双膝擦伤等多处外伤外,更让急救人员揪心的是伤者的状态——她眼神迷茫,无法回忆事故经过,逆行性遗忘的症状,直指脑震荡甚至更严重的颅脑损伤风险。“优先控制头部伤情,必须尽快送医做CT检查!”团队迅速达成共识,快速分工协作:无菌敷料压迫止血、脑帽妥善包扎头部伤口,制动右肘防止二次损伤,担架工与医护人员默契配合,将伤者平稳移至救护车。每一个动作都快而不乱,只为给生命多争取一秒。
救护车一路疾驰,车厢内的守护从未停歇。医护人员紧盯生命体征监测仪,同时用温和却坚定的声音持续安抚:“别怕,我们一直在”,“现在固定胳膊,会有点不舒服,忍一下就好”。对这位记忆缺失、独自受伤的患者而言,这些话语不仅是安慰,更是驱散恐惧的定心丸。
抵达医院后,急救医生用精炼的语言完成交接:“女性伤者,电动车事故致伤30分钟,头部撞击后意识障碍,已做头部包扎与肢体制动,途中生命体征平稳但思维混乱。”一句话点明核心伤情,为急诊团队快速制定救治方案打下基础,让生命救援的衔接毫无缝隙。
这次急救任务,不仅是一次成功的现场救治与生命转运,更像是一面映照出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的镜子。急救人员的快速反应、专业评估、妥善处置和人文关怀,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从中吸取教训,将“安全”二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规范佩戴头盔做起,文明骑行,莫让便捷的交通工具成为生命的威胁。
9月19日上午,富川瑶族自治县(...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
9月17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
近日,第三届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强化...
2025年是自治区计生协成立40...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联播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保健联播网 bjlb.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