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再抬高一点……”头戴VR眼镜,脚踩智能鞋垫,连日来,75岁的李奶奶在家中,根据VR眼镜发出的语音提示,进行康复训练。
“前些天,我做了人工膝关节置换,考虑到术后康复的重要性,我租了一套智能康复设备,在家就能训练。”李奶奶告诉记者,每天3次、每次半小时的锻炼,让她的步态有了明显改善。“它还会提醒我动作要做到位呢!”对于足不出户的居家康复,李奶奶赞不绝口。
李奶奶口中的智能康复设备,便是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团队研发的“基于VR背景下联合AI智能步态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云平台”。据项目负责人、市二医院骨科医生林绪超介绍,平台主要用于骨关节炎病人的术前记录和术后康复指导。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重要性,不亚于手术。”林绪超告诉记者,早在2020年,他和同事发现,由于疫情,病人术后常无法按时到院获得规范的康复治疗,导致病人无法恢复到正常走路状态。“没有系统的步态训练,还会影响假体的生存率,容易出现术后不良反应,比如跌伤、摔伤等。”林绪超说。
于是,林绪超带领团队找来与医院合作的技术公司,“医工结合”了一把:技术公司研发AI算法平台、可穿戴智能设备,医生们则提供专业的步态分析等技术支持。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已经运行一年多。“通过术前、术后的步态比对分析及大数据比对,后台可以明确患者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哪些肌肉训练不当所造成的,然后选择针对性的康复锻炼,并予以实时指导。”林绪超团队发现,采用AI步态云平台的患者康复效果要比完全不使用的患者好很多。
在2022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医疗赛道的初赛中,该项目晋级创业赛全国20强。“很多骨关节疾病都可以反映在步态上,我们认为,将来,平台还可用于骨关节疾病的预防上。”林绪超表示,开发后的平台是一个不断迭代更新的过程。下一阶段,将继续增加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步态数据,持续创新。
“基于VR背景下联合AI智能步态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云平台”只是福州医疗“数字花海”中的一朵。记者从福州市卫健委获悉,当前,福州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试点工程持续推进,已完成市属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数据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汇聚,并完成了重点数据的标注,制定数据规范、元数据和数据集数量全国领先,打造了多个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亮点应用,福州因此荣获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工作示范城市(福州)卓越奖。(林文婧 严鑫朱玉)
9月19日上午,富川瑶族自治县(...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
9月17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
近日,第三届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强化...
2025年是自治区计生协成立40...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联播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保健联播网 bjlb.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